中国所有的风水都离不开“桃花源”

 

中国所有的风水都离不开“桃花源”

本文源自:互联网

 

中国所有的风水都离不开“桃花源”

——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俞孔坚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

 

风水可能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门玄术,“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我们现在将它定义为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

 

在现代,很多人简单并偏激地将风水归为迷信之道,也简单地将建筑视为刚性的科学,但其实,二者是相互融通的。风水中藏着人与自然万物的相处之道、辩证之理,而建筑尤其是传统中式建筑对此尤其讲究。这一点,从2000多年前陶渊明公所做的《桃花源记》中便可窥得一二。

 

风水的艺术审美——桃花源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武陵人捕鱼为业,沿着溪水前行,江岸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一条流动的廊道;初极狭才通人,进了狭窄的通道之后豁然开朗,说明这是一个围合的空间;桃花源里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桑竹遍布,屋舍俨然有人居住,这说明物质丰富人丁兴旺;房子位于山脚下,背有靠山前有明堂,农耕文明中耕种的前提便是明堂开阔;有鱼塘桑树和竹子,能满足人类物质的需求。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环境理想。正迎合了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俞孔坚所说的那句话,“中国所有的风水都离不开陶渊明的桃花源模式”。

 

 

东方的“隐逸”智慧——苏州桃花源

 

最符合人们心中“桃花源”模式的地方非苏州莫属!苏州是江南的代名词,十山九湖、钟灵毓秀。这里鲜少遭遇自然灾害,是鱼米富庶之地,也是历代文人雅士的归隐之所,千百年来,它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人的隐逸智慧。

 

隐,是东方文明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式建筑空间的审美特征。与西方人的进攻不同,东方人习惯隐与藏。所以,中国人所居住的环境需要藏风得气,从这一点上说,地处城市核心双湖宝地的苏州桃花源,堪称中式建筑风水学的最佳注解。

 

藏风聚气,得水为上

 

堪舆学中认为:“藏风聚气,得水为上。” 苏州桃花源整个地块呈钱袋形,只有一个出入口,坐北朝南,成就风水中的“太和殿”位置,风气聚藏,气场不破,实则聚财宝地。

 

水是财富的象征,遇水则发,水聚财气。苏州桃花源三面环湖,整体以堪舆学中“水之正北”为依据,水气上升,财气聚敛。

 

且桃花源岛屿拥湖,天然与世隔绝,犹如世外,拥有区域小气候,负氧离子极高,是苏州的风水龙穴,首席贵脉。这座岛屿,可以说是中国人追溯千年的居住胜境“桃花源”的真实写照。

 

 

风水真章,极致营造

 

堪舆学中讲究“气要一脉贯穿。”桃花源整体地块占尽天机,在造园过程中,将气一脉相承,贯穿在每座园子之中。

 

归家大门是流入旺气与财气的地方。桃花源在各家入户处,或有檐廊转折,亦或前院玄关,而后豁然开朗空间开阔,财气迂回停留,利于家族福运钱财积聚,也有挡晦挡煞的作用,不会让屋内隐私一览无遗,增加主人安全感。

 

苏州桃花源的每个庭院中,水池与整个庭院浑然天成,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池水与独墅湖水相通,虽不见源流,但依旧清水涓涓,声似碎银。风水学认为,水主财运,水到财自来。财旺园主家族世代,水池旁配以绿色植被,营造出浑然天成、微缩成景的佳境,这样配置都是为了符合古典园林美的规律,并达到趋吉化煞的目的。

 

千百年来,上到王孙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视风水为决定家族兴衰、人生成败的关键,苏州桃花源集萃各方气脉,成为中国家族运势中的风水龙穴,完美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辨,成为无数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世外桃源。

 

版权所有: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建筑文化网 苏ICP备11021512号 技术支持:零点工作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