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植物造景

浅谈校园植物造景

本文来自:互联网

 

  1  植物造景在校园景观中的作用
  1.1 柔化建筑物,美化校园环境  在校园建设中,校园建筑物作为建设的主体,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而目前来看,国内大学高校的建筑物大多外形生硬,多为几何线条,建筑材料也给人很大的生硬感,没有起到很好的放松身心的作用。因此,当植物的形体和质地以极其柔和的形式出现时,就能很好地削弱建筑物的冰冷感。植物柔美而富于变化的线条能使整个校园更具亲和力,增添校园空间的趣味性及艺术美感。
  1.2 体现校园特色  植物造景要根据当地的景观、气候以及土壤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植物造景时,园林工作者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选择那些地域性较强的乡土植物丰富植物配置,彰显校园文化内涵。每所高校校园植物的景观都根据本大学所在地域特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学校的性质、办学宗旨等,在校园植物景观中彰显自己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风格与特色。
  1.3 延续历史,彰显文化  学校是凝固的也是发展的,一个学校的建设不能抛弃历史,只有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传承校园文明。而植物生长是学校的历史沉淀的最好见证,它由原来的矮小瘦弱的外形发展到今天的参天大树,由单一植物的重复排列发展到现在的植物群落。在植物配置时充分考虑到校园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利用植物素材的寓意并结合古代诗词、典故等创造出各种优美意境的植物景观,使师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陶冶情操、鼓舞斗志。
  1.4 改善校园生态环境  校园植物种植时在一个有限的天地里,在园林艺术和美学的指导下,把树木和草坪有机的结合和科学的配置,使之既能有观赏价值又能充分发挥改善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树木花卉的生物特征不同,生态差异很大,在校园环境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树木制造氧气、有的吸附尘埃、调节气候、减小风速、降低噪声、招鸟引碟、防晒庇荫等各有侧重。 
  2  校园植物造景的原则
  校园环境具有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双重属性。而校园绿化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的有机组成,不是孤立存在的,校园所处的地理气候、校园建筑类型的差异性,校园户外空间场所的实用性,以及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要与校园绿化景观相适应。
  2.1 适用性原则
  ①地域气候适应性原则。首先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用适合本地区的树种,在进行植物时,要合理搭配乔木、灌木以及草坪,根据夏季和冬季日照和风速等的不同,在低层和多层的房屋墙壁上栽种绿色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同时有效地调节校园建筑物的内外温度,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化的生态效应。
  ②户外活动空间适应性。学校师生在进行日常中,总会在宿舍、食堂、教学楼、运动场之间穿梭。因此,校园的绿化应当根据校园使用者的行动规律对户外活动空间深入研究,采用不同的植物,营造出适合师生活动的各类空间。
  ③校园类型的适应性。校园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全体师生精神的总体现,校园绿化形式应根据校园类型不同咯有侧重。如:农林院校结合教学研究,校园内的植物品种应丰富多彩,结合小型植物园的设置,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艺术类院校可以对校园绿化作多空间处理,满足不同空间功能的要求。
  2.2 观赏性原则
  ①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对校园植物景观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几种乡土树种作为校园的基调树种,形成校园绿化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的作用,各区域以一种或几种作为主景树种再配以形态、色彩、线条、质地不同的树种,在统一的前提下有所变化。
  ②协调与对比的原则。植物与校园建筑物配置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如办公楼、教学楼等可用冠径大的树木与之协调,一些老建筑的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
  ③均衡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均衡有规则均衡和自然式均衡,比如,在行政办公楼或教学楼前,采用采用规则均衡,在生活区、中心广场、游园等环境中,采用不对称式均衡。
  2.3 生态性原则
  ①因地制宜的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条件,在绿化规划时,应尽量利用原有地形、植物适当的进行改造,并借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景物,校园中原有的湖泊、树林、山石等、自然景物作为校园绿地构架,是建成优美校园环境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②遵从植物生态位原则。生态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校园的园林建设中,要充分的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的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有利于种间相互补充,既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3  校园各不同功能区域的植物造景
  3.1 学校入口植物造景  高校大门至学校主题建筑之间的空间,在功能上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对于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的表现十分突出。在植物配置上应简洁、明快、大方、自然,突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门前设有广场的校园,应设置重要景观点作为门前的主景,避免一览无遗,植物种植注意竖向与横向的对比,植物要低矮整齐点缀花卉。
  3.2 学校教学楼绿地植物景观  教学楼是学校师生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师生在课余休息时间休息放松的中心。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应采用自然式的布局,设置亭廊、水湖、座椅等,并在各环境小品之间用花草进行衔接。水湖中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岸边栽种杨柳、蔷薇以及芳藤等植物,增强画面感。在一些开阔的空间可以布置一些自然式的起伏地形,在周围布置草坪,并点缀法桐、松树、合欢树木等乔木。
  3.3 学生生活区植物景观  在对学生生活区进行植物造景时,园艺工作者要突出该区的安静卫生特点,以便于学生学习和休息。在布局时,应突出简洁实用的特点,可以在宿舍周围栽种一些低矮的花乔木,如龙柏球、金钟、龙船花等,在不影响室内采光的前提下,对学生生活区进行美化,以起到放松身心,维持心理健康的作用。
  3.4 学校运动场区的植物景观  运动场馆的植物景观设计宜采用统一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大片草坪机高大乔木形式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的作用,周边配以秋季观花、观果的乔灌木寻求景观变化,创造出运动、热烈、坚毅的氛围。

 

版权所有: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建筑文化网 苏ICP备11021512号 技术支持:零点工作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