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互联网
大地山川的钟灵毓秀,历史文化的浑厚沉淀,孕育出中国古代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学界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相应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确立,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苑”两个
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影响极为深远。
明清时期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无论是江南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皇家园林都到达了一个高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园林景观大部分是那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充分体现了古代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吸收借鉴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江南的私家园林发展到了明清,以其精湛的造园技巧、浓郁的诗情画意和工细雅致的艺术格调,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史上的另一个高峰。北方园林之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叶已见端倪。
其一,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在讲究工整格律、精致典丽的宫廷色彩中融入了江南文人园林的自然纯朴、清新素雅的诗情画意。 其二,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清代皇家园林里面许多“景”,其实就是把江南园林的主题在北方表现出来,也可以说是某些江南名园在皇家御苑内的变体。
其三,具体仿建名园。以某些江南著名的园林为蓝本,大致按其规划布局而仿建于御苑内.重在求其神似而不拘于形似,是运用北方刚健之笔抒写江南柔美之情的一种更为难能可贵的艺术再创造。
不同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园林生成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朝
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 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园林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形式由粗略地模仿真山真水转到用写实手法再现山水;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园林全盛期:相当于隋、唐朝 园林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的第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北宋有艮岳。若论园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及隋唐,但规划设计的精致则过之。园林的内容比之隋唐较少皇家气 派,更多地接近于私家园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与宋代皇陵之简约一样,还有当时朝廷的政治风尚有关。 园林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达到了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清代的乾、嘉两朝,皇家园林的建设规模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大型园林的总体规划、设计有许多创新,全面地引进江南明间的造园技艺,形成南北园林艺术大融糅,为宫廷造园注入了新鲜血液。 结语:
纵观中国皇家园林发展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体现在皇家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宝库中一笔独特的文化财富。在今天,帝王特权笼罩下的神秘面纱已经揭开,人们可以细心品味皇家园林的历史沧桑、欣赏其艺术精华。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丁山. 移天缩地在君襟——皇家园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6
[3]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 过元炯.园林艺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