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理论

 

构建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理论
孟兆祯先生学术思想感悟

本文源自:互联网

孟先生学术思想具有3个亮点:坚定的学术立场与方向、构建中国化的学科框架、承上启下的方法论。

1 坚定的学术立场与方向

坚持风景园林的中国化与现代化,是孟先生学术思想中最鲜明的特点。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形形色色的西方园林思想。全盘西化成为一个时期中国本土的普遍特征,许多传统文化领域纷纷失守。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诸多的社会因素,更有中国园林自身的缺陷。因为除《园冶》外,中国化的园林理论廖廖无几,具有中国精神的现代景观实例也乏善可陈。由此产生对中国园林文化的质疑、否定及至鄙视、诋毁,甚嚣尘上;在实践领域更是遍地西洋仿制,沧海横流。

引人思考的不止是这些西化的表象,更是其后果:西化能否使本土文化更好的传承?能否增强对故土的敬重与认同?能否带给这个民族更多的尊严与凝聚力?

中国的事情最终还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自暴自弃从不是强者的性格,自我作践也得不到世人的尊重。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自强不息是它的基因和血脉。不回避自身缺陷,也绝不放弃时代追求。寻找中国园林文化的自觉,正是孟先生学术思想所表明的立场态度,也同样是梁思成、汪菊渊、周维权等一代奋斗的历程。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孟先生以坚定不移的执著,以传统为出发点,满怀激情地积累、提炼、传播中国园林文化。其思想结晶《园衍》,直与300年前《园冶》相联系,其立论根基、逻辑推演、案例研究、表述方式,无一不具有中国特色。

孟先生学术思想源于《园冶》,但视野超越园林、超越风景,直指现代生活的环境与艺术问题,诸如:科学与艺术、生态与园林等等,这是其学术思想现代化之所在。以中国思维答疑解惑,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园林审美价值体系。时下国内种种景观乱象,其根源就在于这种体系的缺失。

中国化是立身世界之林的身份标识,现代化是中国园林生命力的保障。现今地球上每5个人里就有1个中国人,世界应该听到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思想,而不只是廉价品、仿制品。延续3 000年的园林体系也不应在此时代终结。

这是孟先生学术思想超越专业、更广泛的社会价值所在。民族文化的重要就在于它为这个民族带来尊严与自信、在世界之林中为中国人奠定安身立命的基石,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尤为重要,也鼓舞引领着一代人,为捍卫民族传统理想而奋斗。

2 构建中国化的学科框架

中西方风景园林思想的一个重大差异就在于-关系。西方更多追求的是形式美,而中国则是内在的意境美。在西方园林里就是,形式美就是目的,是一种物质性空间,你我分明。而中国园林则不同,虽然也讲形式,但更求象外之意,目标是意境,场地空间是有情感、感动人心的,物我合一。这是深入民族心灵的文化差异,失去内在的,中国式风景园林也就失去了灵魂。千城一面就是片面追求了而忽略了”——忽略了本土的文化精神。

如何将,将情感设计到园林景观之中?这一点在西方理论中涉及不多,也恰恰是中国园林对世界的贡献。孟先生学术思想正是从这种差异——文化——出发,诠释园林艺术与精神,并由此展开他的学术思路。无论是在他的理论中,还是在教学与实践中,文化与他如影随形,这之中渗透着他对中国文化的敬爱之情。有敬才有动力。

一个学科的基本组成包括:资料积累、认识论、方法论3个部分。中国化园林理论体系的前2部工作,过往前辈已经取得大量成果,但是后1部分——指导实践的方法之论,尚少专述。

 孟先生学术思想中,避暑山庄、山石等论述是前2部的研究成果,而园林理法则是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论,填补了学科空白。至此,学科理论的核心部分经几代人的努力,一个中国化的理论框架清晰可见。

3 承上启下的方法论

在孟先生学术思想中,园林理法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提炼出中国式园林的设计程序,成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简述为1个中心6个步骤。

借景作为传统园林思想的核心,置于程序的中心位置。字有近20种涵义,孟先生采用训诂方法,确定其本字为:即凭借、依托之意,开拓了研究新思路。

借景即藉景,这实际是以成景潜力为核心的整体设计观,各程序依此调整核准。6个设计步骤以立意为原始点,形成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象的设计过程。

在思维模式上,选址”“布局步骤是对场地形式的思考,在空间上体现立意内容;而问名则是对场地内涵的情感意境思考、以景物与文学回答立意内涵。理微则是对个体景物的推敲、细节的调整,这一步也最具园林学科特点。余韵则是对整体效果的收拾补充。

理法将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要素落实为设计的每一个程序,犹如一把登堂入室的钥匙,将情感这一元素融化到空间之中。

4 将中国风景园林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

广阔的中国园林市场为中国化现代风景园林理论提供了实践良机。对于学生晚辈来说,把孟先生以及其他前辈的中国园林理论付诸实践,是挑战也是责任。以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为例,从2方面进行实践:

一是在建院理念上,明文以延承传统园林精神、实现中国特色景观为使命;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表达中国人的情感、延续本土的文化、增强国人的自信”;

另一方面,在具体实践中将孟先生的园林理法予以贯彻落地,在园林中国化的链条上,补上中国化实践这一环。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近年完成的4个北京园设计就是典型实例,特别是在立意、问名、理微阶段表现突出、体会良多。

5 结语

建立中国园林理论框架是孟先生等前辈的成果,这一框架还有待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形成完备的体系,这是后来人的神圣职责,需要前扑后继的勇气与执著。

任何文化都是一个过程,不是进步就是消亡。在传承中国园林文化的道路上,孟先生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他周边站起的同辈、学生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沿着他的路前进!

 

 

版权所有: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建筑文化网 苏ICP备11021512号 技术支持:零点工作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