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新莫斯科”的北京故事

 

城市发展:“新莫斯科”的北京故事

本文源自:互联网

521日,第四次亞信峰会在上海举行。第一天的议程备受瞩目,中国和俄罗斯就签署了30多份协议,涉及汽车、银行、能源多领域。而后更有中俄天然气谈判历时10年修成正果,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些厚厚的协议上。

  事实上,在亚新峰会之前,莫斯科市的俄罗斯力量早已在北京有所行动,莫斯科就新城的规划与建设,分别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铁建集团签署了新的城市改造合作协议,合作建设的项目主要是“新莫斯科市”项目内的一条新的西南地铁线,协议由莫斯科城市发展与建设副市长马拉特-胡斯努林代表莫斯科国有建筑公司JSCMosinzhproekt”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

  “新莫斯科市”位于莫斯科西南部,总覆盖面积达148000万公顷,并以“大莫斯科”之名附带在莫斯科2012年的城市扩建规划之中,已被列入莫斯科市关于城市建设及基建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计划目标扩大莫斯科城市面积两倍。该项目自2012年审批后所获投资额已达40亿美元,到2035年预期将会吸引愈2000亿美元的投资金额。

  “新莫斯科市”计划的目标是将莫斯科的城市面积扩大两倍,项目包括大范围的区域发展、建立新经济增长中心、重新发展道路网络、交通基建现代化,以至设立更多的公园和休憩空间等。简而言之,这个计划就类似北京在周边建设11个新城的计划。“这一计划由来已久。之前,上海的面积相当于三个莫斯科,现在相当于6个莫斯科。北京则是莫斯科的7倍。由此可见,经济不断发展也会促使这个城市不断扩大。所以,莫斯科会选择进行扩容。”

  同为首都的莫斯科和北京其实颇有渊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城在规划设计初期,主要采用的是苏联专家的方案对旧城进行改造。如今,北京中心城区仍大量保持了当年规划的风貌,将城墙拆除变为二环,并像当年的莫斯科一样,将城市规划为环线和放射线交叉融合的形态。

  人口和土地膨胀也是莫斯科要面对的大问题。相对于北京的2114万人口和16400平方公里的面积,莫斯科市占地1081平方公里,有1200万人口和600万辆汽车,人口密度比北京高出许多。而作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莫斯科又比北京承担了更多的功能。

  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密度过高的种种问题,2012年,莫斯科市决定“扩都”,建立新莫斯科市。规划中的新莫斯科市总覆盖面积达148000万公顷,将对周边郊区资源进行集结和整合,类似北京在周边建设11个新城的计划。

“新莫斯科市“的规划设计正是参考了北京现有的设计规划方案。莫斯科扩都,对新城的发展和开发区建设、基础设施投资、交通需求很大,怎么在这些方面规划好,引导这些地区的发展,他们希望向北京学习。而新莫斯科市看重北京城市规划的具体领域,主要便是新旧城之间的连接和地铁的布局。

  交通堵塞是莫斯科不可忽视的现状之一。作为巨大型城市的莫斯科,在拓展道路建设、加强地铁建设等基建方面,一直跑在欧洲的前列,与此同时,莫斯科也在加强旧有道路的维修。“中国在地铁建设方面很有经验,施工速度很快。对我们来说,地铁是莫斯科的核心基础设施,莫斯科现在非常需要建地铁,这样可以很大的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但是建地铁的困境之一是土地资源的问题。”莫斯科对外经济合作部部长谢尔盖(Sergey E. Cheremin)表示,现在最需要的便是连接郊区地域,这需要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实行重整,核心重建项目之一就是要在首都西南部兴建新的地铁线。此新线会从第三交汇环线的Ulitsa Novatorov延伸至Stolbovo。该线预计长14.9公里,并可容纳六个地铁站。

  莫斯科副市长马拉特-胡斯努林

  莫斯科副市长马拉特-胡斯努林表示:“这全新的西南地铁线将引入国际专业技术,更会为莫斯科创造可观的就业机会。”除了这条连接新旧城的地铁,新莫斯科市还将有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据马特拉介绍,新的城区计划将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并有150万人入驻,这意味着必须发展交通设施,莫斯科政府也宣布了国际招标,来研究这些区域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十年莫斯科需要的投资约接近1000亿美元,构成这笔资金的,除了会有政府财力支持之外,还会不断吸收国际投资商的力量。“因为中国在地铁建设方面很有经验,施工速度很快。对我们来说,地铁是莫斯科的核心基础设施,莫斯科现在非常需要建地铁,这样可以很大地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所以,我们很希望在地铁建设领域和中国有更多的合作。”马特拉说。

  在俄罗斯人的规划中,“新莫斯科”项目不仅可以提升莫斯科的效能和改善环境质量,并且可以通过完善的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刺激就业,提供大量外国投资的优质机会,从而可以加强俄罗斯与投资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关系。

  随着近来的政治环境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对俄罗斯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半个多世纪之后,俄罗斯人终于大张旗鼓的开始在中国不断的宣讲游说,来中国“讲故事”,来学习“北京模式”,而“新莫斯科”的北京方案只是故事的第一页。

 

版权所有: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建筑文化网 苏ICP备11021512号 技术支持:零点工作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