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家级西海岸新区获批 实施"全域城市化"
本文源自:互联网
日前,国务院下发通知,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这意味着新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区包括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这也是我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
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批复同意时间为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
这是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对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设立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对全面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深远海开发与陆海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批复中要求,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要充分发挥区位条件、科技人才、海洋资源、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综合优势,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统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新兴产业,深化对外对内开放,把新区发展成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国家级新区,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6月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获批,标志着青岛“全域城市化”进入了实质阶段,西海岸规划将打造青岛第二个主城区。西海岸新区的获批不仅为青岛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也为山东的整体发展带来辐射带动作用。
以胶州湾为核心 建设打造“大青岛”
早在2011年,青岛市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就参与了西海岸新区建设的调研。从2012年青岛市委讨论通过《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到如今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冷静都有相当的了解。
如今,青岛正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发展。其中,“三城联动”即以胶州湾为核心,通过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建设,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都市区,使之成为大青岛的核心区域。
“西海岸新区的获批,就好比为西岸城区发展安装了新的引擎,这也标志着青岛全域城市化进入了实质阶段。”冷静说,青岛东部城区以商务、金融、行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为主,起到控制中心的作用;青岛西部城区则以制造业、“二点五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2%左右,是青岛的经济重心所在地。
“按照规划,西海岸规划打造青岛第二个主城区,现在每年2600多亿元的GDP产值也将在5年至10年后翻一番。西海岸与主城区的联动更加密切,综合发展后对周边各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看到,着手打造空陆一体化,逐步建成现代交通立体网络,将为青岛的大发展拓展空间。国家从战略高度上重视青岛西海岸大开发问题,“青岛的全域统筹规划走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辐射带动山东发展,日照潍坊直接受益
西海岸新区的获批不仅为青岛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山东省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辐射带动作用。“在国家级西海岸新区的核心作用下,青岛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以及承接国家战略的高地,其核心集聚能力会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发展资源将汇聚而来,由此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冷静说。
如今在山东,青岛、日照、潍坊正按照“铁三角”的区域发展框架抱团发展。随着西海岸新区的获批、青岛核心能力的提升,日照、潍坊作为直接受益者,也会实现新的发展跨越。
“日照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一部分,潍坊作为山东蓝黄经济区的连接要地,都将在自身得到发展提升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如此一来,大区域的发展就随之而来了。”冷静说。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曙光认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西海岸直接面向山东半岛,甚至整个山东省,再往西延伸则是华北的腹地。西海岸新区的建设,成为山东半岛、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据了解,这里曾和潍坊滨海、威海南海被列为三大海洋经济新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可能在陆地空间上扩大部分功能区的分布面积,进而影响到当地及周边的行政区划。
“地域的叠加有利于促进高效的发展。”张卫国说,只有打造区域核心和经济引擎,才能在资源利用、人才汇聚上产生集聚效应。现在的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都是要打造核心区域。
成半岛蓝色经济区升级版,将试点新模式新体制
刘曙光说,青岛西海岸新区是海洋强国战略提出以后,第一个支撑海洋国家战略的新区。西海岸新区的建设,将对青岛形成战略支撑。从批复文中看,西海岸新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这也是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个升级版,意味着蓝色经济建设有了强有力的可操作的支撑点,将带动涉海产业的发展。
从此前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到国家级西海岸新区,标志着西海岸新区跨入国家级新区阵营。去掉“经济”两字,标志着西海岸的发展不再局限于经济发展,而是迈向了综合性发展。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西海岸新区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重点从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四个方面,用文化引领城市发展,争取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副主任、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问俭说,如今西海岸新区环境评价、生态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已经提上了日程。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志元认为,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形成,青岛的经济格局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西海岸新区将来会成为实验示范区,新模式、新体制、新机制等在此试点”,越来越类似于上海的浦东新区。
海底隧道年内有望批复
对于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曲立清认为,这是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曲立清介绍,长久以来,受到胶州湾海域天然屏障的影响,胶州湾两岸的独立发展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重复。“大而全”、“小而全”的胶州湾东西结构布局让青岛的发展长期陷入一个怪圈——“一城不同城”,两地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生活。
为了破解这一怪象,2011年6月30日,穿越海底4000米、连接胶州湾两岸的青岛胶州湾隧道正式建成通车。曲立清说,如果说隧道建成以前,胶州湾两岸隔海相望,走的是各自发展、独自精彩的“呼应”之路,那在海底隧道建成开通的3年时间里,大青岛时代已经迎面而来。
“根据青岛新的战略规划布局,新建一条海底隧道势在必行,这跟西海岸新区的设立不谋而合。”曲立清说,即便是已经投入使用的胶州湾隧道,也因入口需要穿行老城区限制了流量,快速路频繁堵车就是明显问题。他透露,今年将重点推进第二条海底隧道前期工作,6月底前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年底前完成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
我国已设立的其他国家级新区
上海浦东新区:1992年10月11日设立。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
天津滨海新区:1994年3月设立。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5月5日设立。依托重庆及周边省份,服务西南,辐射中西部,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2011年6月30日设立。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甘肃兰州新区:2012年8月28日设立。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向西开放。
广东南沙新区:2012年9月6日设立。提出发展总的战略定位是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陕西西咸新区:2014年1月6日设立。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贵州贵安新区:2014年1月6日设立。提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