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狮子林
本文源自:互联网
狮子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古城苏州东北角的园林路,占地面积约14亩。狮子林是一座以古代假山群为代表,充分体现禅宗与儒家思想相融合的园林。园内东南诸峰罗列、长廊回饶、西北多水、绿波轻盈;西部峭岩石壁、倚山斜立,更有飞瀑和潺潺流水,在园林艺术中别具一格。它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石奇峰,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
狮子林至今已有66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禅意”园林。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识其授受之源”,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故名“狮子林”。据史载,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绘《狮子林图》。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寺与园分隔,园渐演变为私家花园。清代,康熙皇帝于1703年游狮子林并赐“狮林寺”匾。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仁买下狮子林,取名“涉园”。乾隆三十六年(1771),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 乾隆皇帝曾六游狮子林,题诗10首,赐匾3块,其中“真趣”匾额至今悬挂园中;还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惟假山依旧。
狮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称,素有“假山王国”之誉。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如置画中;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
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族叔祖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整修,重建厅堂,增建燕誉堂、九狮峰等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贝氏原准备筹备开放,但因抗战暴发未能如愿。贝润生1945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清代学者俞樾赞誉狮子林“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当代园林专家童俊评述狮子林假山“盘环曲折、登降不遑,丘壑宛转,迷似回文”。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