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沿线18城结盟发表《杭州共识》

京杭大运河沿线18城结盟发表《杭州共识》

 来源:人民网

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主席阿勒萨尼公主敲下木槌,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被列入2014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杭州也因此成为了拥有西湖和运河两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6月24日,由国家旅游局指导,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旅游局主办,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承办的“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现场,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的18个城市旅游局首次统一亮相,共同发表《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杭州共识》,共商大运河旅游项目推广大计。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2015年国家旅游局将以杭州段为核心,全力将“京杭大运河”列入国家级旅游项目进行打造和推广。

杭州牵头

18城合力打造“大运河”

“早在十年前,杭州就对运河杭州段进行过规划,当时我们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是还河于民,二是申遗成功,三是打造世界级的黄金旅游线。”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说,如今前两大目标已经实现,最后一个则需集结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的力量来达成。所以这次由杭州牵头,联盟的秘书处也设置在杭州市旅游委员会。

是的,将京杭大运河打造成世界级黄金旅游线,提升大运河城市旅游整体形象,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是未来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原来在城市推广上更多的是考虑国内游客需求,现在则要调整步伐着眼国际游客,并且为徒步旅客、自助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嘉兴市旅游局副局长周红霞说。而聊城旅游局局长刘光辉也表示,要利用这条中国的黄金水路,打通当地旅游的任督二脉,走入国际市场。

旅行商看好

要搭“世遗”顺风车

昨天,不仅18个城市首次联合亮相,全国旅行商也齐聚一堂。大运河申遗成功,大家要借“东风”,搭车上路。

携程旅游事业部国内业务总经理王涌说,携程关于京杭大运河的旅游概念其实从未停止过,申遗成功后知名度的提升对产品后续开发更有利,以前那些不为游客所知的景点都可以串联起来,打造纯文化主题的旅游线路。“这几天我们马上成立了专门小组,目前已有7条冠名产品在线。”

杭州本地的旅游机构同样出手迅猛。“在西湖、西溪以外,运河将是杭州旅游的另一亮点。我们将针对入境游市场,跟进运河路线产品。”浙江中青旅市场部经理蒋斌说。浙江新世界国旅董事长许敏则透露会把运河的产品作一个延伸,将博物馆、运河互动体验区、桥西直街再到台湾美食等打包到产品里面,增加产品丰富度。杭州水上公共观光巴士有限公司也在动脑筋,他们想利用沿线运河城市的旅游交通资源打造一条水陆并举的旅游线路,吸引市场关注。

《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杭州共识》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流淌1700多年、纵贯大江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以其广阔的时空跨度、辉煌的历史遗存,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摇篮,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提升大运河城市旅游整体形象,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我们共同发起成立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旨在整合京杭大运河城市资源优势,加快沿线城市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共推整体旅游品牌,积极探讨大运河城市旅游新的合作方式和途径,推进城市之间旅游交流与合作,策划打造全新京杭大运河这条世界级精品旅游线,不断提高中国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我们的目标是:

1.整合运河城市资源,共同构建京杭大运河整体旅游品牌形象,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

2.秉承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市场共拓的原则,共同致力于打造京杭运河旅游经济带,使之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和美誉度、国际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旅游目的地;

3.强化联盟城市项目合作,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赢。

我们将努力:

在未来3-5年分阶段实施区域市场联合推广的“十个一”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⑴“一个联盟”:成立联盟,共同打造京杭运河形象,统筹市场推广等各项工作;

⑵“一本画册”:将联盟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运河旅游资源编辑成专题画册,进一步扩大京杭大运河的影响力;

⑶“一部形象片”:拍摄一部整体形象片,用于京杭大运河旅游产品的整体宣传推广;

⑷“一句口号”:征集统一口号,树立京杭大运河品牌形象;

(5)“一组旅游线路”:整合联盟城市特色的运河资源,分类开发国际、国内京杭大运河旅游专题线路;

⑹“一个专题网站”:注册一个专题域名,推出一个专题网站,进行网络宣传推广;

⑺“一组旅游节庆”:整合各地城市特色,办好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创设“中国运河庙会”,打造最具特色的庙会活动;

(8)“一组运河美食”:挖掘联盟城市的特色美食,打造系列运河美食品牌;

(9)“一组特色纪念品”:创新推出“运河通关文牒”等一批具有纪念意义的特色运河旅游纪念品;

(10)“一名运河形象代言人”:通过运河形象代言人的甄选,扩大运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版权所有: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建筑文化网 苏ICP备11021512号 技术支持:零点工作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