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是一种生活态度

居住,是一种生活态度

 

    什么是好房子,十年中,注解在不断刷新。

  不是每个人都奢华得起,但每个人都有颗奢侈的心。在个性与从众之间,展现人最高贵的脸。

  芸芸众生也可对冲波诡云谲的时代

        10年前,对于众多市民而言,房子只不过是生存的一个承载工具而已,如今,房子却代表着“家”和“生活态度”等太多的含义。人们对于房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摄影  黎金龙

    居住,是一种态度:往左是生存,往右是生活。
  
  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花了几千年,来改变人类居住思维。
  
  从“卖房子”到“卖生活方式”,房地产商改变居住环境,只用了十年。
  
  从生存到生活
  
  当房子还是“房子”的时候,李盛(化名)的生活似乎更省心。不用考虑居住的环境,简单的门窗,一张床,一张桌,是他累了安静休养的地方,已经足够。
  
  孩提时代的李盛,因为父辈生存不必太担忧——房子,只是生活中的一环,或者说一种生存工具。
  
  “那个时候,生活很简单。”在搬家之前,李盛一直住在“筒子楼”里,那儿没有小区,没有绿化,可他并没感觉任何不适,房子——在他眼中就是一个住的地方。
  
  改变是突然的。
  
  1998年,李盛的父亲在恒达花园买了一套商品房,120平方米。在身边的朋友尚在大院、单元楼里穿梭时,李盛多少有些生活在别处的感觉。
  
  “在当时的长沙,封闭小区管理还是一件新鲜的事情。”接下来两年,长沙似乎掀起一股造小区热,所有的楼盘,都开始有小区概念建设,甚至形成一股攀比之风,“比面积,比绿化,比设施。朋友换房似乎也带着攀比。”
  
  成长,就是生活的积淀。
  
  李盛说,房子带给他“家”的感觉,应该从2002年开始。那一年,又换房了,南明苑,160平方米,环境小区和一种生活的方式,让他对于居住又有了更深的感受。
  
  时间在前进,生活在进步,心境在变化,李盛认为,一个家,应该是共有空间和自有天地的交集,“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又互不干涉,这样才是一个家,老房子不能给我单独的空间。”
  
  1981年出生的李盛,下一步考虑自己买房,“房子,放在那里,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李盛们的居住态度,正在蔓延。
  
  生活是一种向度
  
  与其说,李盛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影响了房地产商们的开发理念,不如说,正是因为开发商们开始描绘一种生活的向度和场景,而让李盛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以往,地产开发总是在利润最大化的单行道上滑行,强调建筑的经济效益,忽略产品品质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环境效益。如今,这种片面而短视的逐利观念,正在被瓦解、被颠覆。
  
  “长沙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从卖房子,到卖生活的产业革新。”长沙创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实颖认为。
  
  业界认为,长沙人对于居住场所的认识经历了房子——住宅——家——生活空间的阶段,顺应这种变化,开发商的眼光从城市中心转移到城郊,注重环境营造,从比价格比交通到比品位比文化。
  
  “真正将生活方式作为楼盘开发方向的,是以长沙奥林匹克花园等为代表的楼盘。”长沙融科智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蔚认为。
  
  从2003年开始,大量外地开发企业的涌入,将“房子不仅是建筑混凝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植根长沙。
  
  长沙奥林匹克花园所倡导的“运动家园”、西街·花园所倡导的一种“西街生活”……开发商们已经意识到,满足不同人群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运用建筑、景观、社区氛围等整体手段,营造一种生活,是未来开发的重心所在。
  
  “外来开发企业进入湖南,不仅仅是创造出一种卓越的产品,更深层的将是带来一种先进的人文理念。”业界一位资深人士慨叹说,在概念退潮、铅华洗尽的时候,惟有真正优秀的产品,才能“清水出芙蓉”,惟有深厚的人文积淀,才能彰显楼盘的灵魂与生命。


[稿源:潇湘晨报]
[作者:文洁]

 

版权所有: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建筑文化网 苏ICP备11021512号 技术支持:零点工作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