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助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及人口的聚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01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赋予了新的内涵,指明了发展方向。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我们要实现的新型城镇化,必然是生态文明的城镇化。要以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产业。
企业是城镇化的原动力和投资主体,在此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国家要大力推动制造业朝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升级。特别是要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智能制造、3D打印、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或新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以商业化应用来引导市场需求和战略投资,以搭建创新平台和营造创业环境来塑造全新的高端产业链,帮助新兴产业尽快度过初创瓶颈期,进入规模收益递增的高速成长阶段。这实际上也是我国制造业应对要素成本上涨、人口红利逐渐弱化和资源环境挑战,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打造工业升级版的根本出路。
另一方面,企业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撬动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积极投身到城镇化建设中。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积极探索节能环保产业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模式,对促进企业自身产业转型发展,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发达经济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构筑未来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支点。去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标志着中国经济在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以后、产业结构升级面临新的形势。尽管如此,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生活服务业比重还比较大,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滞后,这也意味着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巨大的成长空间。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轮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契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研发设计、软件开发、大数据、云计算、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后台服务、节能服务、生态恢复、职业培训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延伸和整合产业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走上发展快车道,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添动力。
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企业要有胆量和气魄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按照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要求,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规划自己的发展定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立足企业的发展与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延伸、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快对企业绿色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应用,使前沿高科技产品与城镇化有效对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