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是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文化最辉煌的代表,也是集中式教堂建筑的典范。它是小亚细亚的两位建筑师伊索多拉斯和安提摩斯设计建造的。
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
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
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主要建筑成就:
1、穹顶
集中式教堂的决定性结构因素是穹顶。
做法: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砌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4边被发券切割之后所余下的部分,它的重量完全由4个券下面的柱墩承担。
2、帆拱
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是拜占庭人创造的一个重大的结构技术,它使穹顶和方形或正多边形平面的承接过度的形式简洁自然,同时把荷载集中到下面的支柱上,完全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从而获得了新型的内部和外部的空间和造型,也大大方便了构筑施工。